三元關系的議論文怎么寫才能更出色
2022年高考作文命題,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注重“以文化人”,呼應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傳承與理解”。其中,全國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題以圍棋為命題材料,全國甲卷作文題以《紅樓夢》大觀園匾額題名為材料,文化氣息濃厚。二是思辨性強,論述層次增多,對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敏捷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第二個特點也是2022年高考作文命題的新變化,將以往的一元、二元關系變成了三元關系。
這兩個作文題中的“本手、妙手、俗手”和“移用、借用、獨創”,就是三元關系的體現,包含三個層次的內涵。新增加“一元”,不是簡單的疊加,不只是增加了一個論述層次,還增加了復雜性。考生需要對三個層次的關系作出分析,弄明白它們之間究竟是對立關系,還是遞進關系等。
一元關系只需要在一個層面展開論述,如論述“人要有好奇心”這個命題,只要論述清楚為什么人要有好奇心、如何保持好奇心等就可以,不用涉及其它論題的比較、辨析。
二元關系是一種對立的關系,二者之間是辯證對立的,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這道作文題要求寫出“強”和“弱”的關系,需要考生辨析強弱如何轉化、相互轉化的條件原因是什么,如何由弱變強,又如何守強補弱。
三元關系的命題,增加了思維含量,需要考生綜合考慮三個概念之間的復雜層次關系,對寫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元關系中,三個層次互相對立,如“移用、借用、獨創”中,創造是需要肯定的,移用、借用相對創造而言是需要批判的,而借用和移用之間,借用是最不可取的做法。
三元關系包含三個概念層次,這也是謀篇布局的結構解析。假設三種關系用A、B、C代替,考生具體寫作時需要論證A與B的關系、B與C的關系以及A、B、C三者的相互關系,然后結合現實,澄清錯誤認識,指明正確的做法,最后得出結論。
下面筆者以2022年全國新高考Ⅰ卷為例,就圍棋“本手、妙手、俗手”的關系論證作出示范。
1.引出中心論點:棋有本手、妙手、俗手之分,人生亦然。只有抓住根本,打好基礎,才能達到人生妙境。
2.對兩個概念下定義:何謂本手?何謂妙手?“本”為根本、通法,是規律。“妙”為奇招、奇法,是規律的突破,是創新的成功嘗試。
3.本手對妙手的作用:有本才會有道,即妙手。反之,缺少本手的積累,就失去了對規律的把握,終會成為鏡花水月。
4.妙手和俗手的關系:人生的提升、社會的進步,都需要從量變到質變。沒有蛻變,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徘徊,那就下成了俗手。
5.三者的辯證關系:本手須在看似機械的步驟中總結、提升,在逐漸完美中達到妙境,而非機械地簡單重復。
6.聯系現實:有的人不想打好基礎,想一下子達到妙手之境。如探求種種商業賺錢秘籍、人生的各種捷徑,都是忽視了本手的問題。
7.結論:本手與妙手的問題啟示我們,人生就要在順應規律中打好基礎,在長期的實踐中尋求規律的突破,然后順應新規律,再尋求突破,如此反復,不斷提升人生的價值。
三元關系的作文命題對考生的思維品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考生對三者關系認真辨析,逐一理清不同層次的關系,以此為基礎,謀篇布局,設計結構,這樣寫起來才能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邏輯嚴密。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