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企業面臨的新機遇
主持及整理:楊曉猛 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教授
嘉 賓:
王立新 大連達倫特國際集團董事長
方建儒 大連亞明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 楠 大連林家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康 復 大連渾元數據增長架構師
孫繼國 大連金州騰達金屬構件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 雍 大連浩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解榮生 大連創業園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胡劍鋒 大連創業工坊董事長
商 華 大連理工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
“雙碳”目標下企業面對的新挑戰
商華:“雙碳”目標不僅影響著企業的碳排放,也控制著化石能源的開采,本質是能源結構調整和升級過程中的必經之路。能耗“雙控”最核心的指標是作為效率指標的能耗強度,與地區產業結構、技術能力、發展階段密切相關,是衡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尺,對企業優化升級提出了挑戰。
方建儒:一是能耗“雙控”影響。2021年下半年,多數省份出臺有序用電方案,其中,高耗能企業受能耗“雙控”影響大。二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煤炭、鐵礦石、水泥、有色金屬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對我國市場形成沖擊,企業生存壓力大。三是設備損耗和產品交付。受能耗“雙控”影響,企業設備高速運轉,慣性越大損耗越大,產品交付受到影響。
康復:煤炭是工業化的核心成本,是能源危機的根本所在。日前,出口型企業訂單大規模增長,滿負荷生產,煤炭價格隨之上漲,用電量大幅增長,而新能源發電還不能彌補缺口。煤電聯動有限,電網管理的不均衡不系統,對企業生產秩序穩定形成新的挑戰。
孫繼國:2021年上半年,出口型企業訂單充足、滿負荷運轉,有的還買設備、增廠房和擴產能,訂單暴增、原材料價格上漲,但利潤卻沒有增加,有的甚至下降,從中長期看企業必須放慢發展速度。能源過度消耗增加了企業風險和不確定性。尤其,能源轉型背景下原材料、生產、供應鏈發展變化,倒逼企業節約能源控制成本,對產業結構、制造模式等及時進行調整。
劉雍:“雙碳”目標為企業提前釋放信號,做好能源結構調整的規劃準備。作為食品企業,跳出高能耗、高人工的生產作業方式有一定的難度,但企業發展與國家戰略要一致,能耗排放、產品結構和經營回報率等指標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雙碳”目標下企業面臨的新機遇
王立新:能耗“雙控”,即總量控制和強度控制,是企業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的重要體現。企業必須加大對能源投入產出比的考核指標。未來,工業制品能耗比將成為衡量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第一指標。這意味著企業在能源消耗、能源動力、生產工藝流程、物流系統等方面有很大的調整改進空間,應積極主動朝著低能耗產業、綠色制造、清潔能源方向發展。
方建儒: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應有序推進,不搞“一刀切”。深入推動能源革命,開發新能源,如核電、水電、風能、光伏發電等在技術、政策方面都迎來好的機遇。運用太陽能、水電、生物質等清潔能源,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提高對設備技術改造力度,降低電能損耗;加大綠色節能減排技術應用,創造條件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解榮生: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先天條件決定了發電的基本盤主要靠火電。火力發電占到60%~70%,未來,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的廣泛應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發電側、輸電側和用電側要相應地作出調整變化。從發電側看,應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逐步提高可再生資源發電;從輸電側看,智能電網改造升級將更加靈活有序控制能源;從用電測看,企業應增加與節能減排相關的綠色技術改造、新能源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等。
康復:水利、電網、石油等資源類企業要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前列。尤其,在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加快智能電網等建設,通過數據化管理增加節能控制應用,根據不同企業的能耗屬性、能耗特征進行結構化價格劃分。
商華:“雙碳”目標為企業提供創新的機會。以特斯拉為例,歐盟最早建立了碳交易市場,執行95克二氧化碳/公里的乘用車排放標準,很多傳統車企達不到標準,需要從外部購買環保積分,特斯拉則依靠出售碳排放交易份額獲得高額收益。
企業制定長效機制實現 綠色發展的戰略選擇
胡劍鋒:能源是人類相對稀缺的資源。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到《巴黎協定》,按照節能環保要求對碳排放作出約定已形成全球共識。從短期看,能源價格上漲影響生產制造,倒逼企業優化生產流程和技術創新;從中期看,企業改善加強能源管理,不斷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和彈性生產能力;從長期看,企業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和產品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
林楠:碳達峰碳中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政府和企業都要從中長期做好準備。企業通過制定綠色發展規劃及科學考核機制,加大能源管控力度,對耗能大的產品逐步淘汰,對產品組合進一步優化,不斷提高經營質量和效率。
王立新:從理念認知上,企業要做好由被動到主動的戰略調整。企業經歷了從資源要素使用時代到技術管理的時代,再到綠色發展責任競爭力時代,應主動融入全球綠色供應鏈建設,為“雙碳”目標貢獻自身力量。從執行落地上,制定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規劃,實施企業一把手工程,對原材料、技術、制造過程、產品使用等不同環節進行優化升級,打造綠色制造文明,引領綠色消費文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