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完成全國碳市場首年履約“大考”履約率為 99.68%,略高于全國99.5%的平均水平
2021年12月31日,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結束之際,能源大省山西順利完成碳排放權的清繳和履約工作,交出“大考”成績:全省納入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重點排放單位107家,按照履約量計算,履約率為 99.68%,略高于全國99.5%的平均水平。
山西作為典型的資源型、高碳經濟省份,碳排放總量大、碳排放強度和人均碳排放高,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意義重大。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并嚴格落實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要求,省生態環境廳積極完成全省納入全國碳市場 2019 年和 2020 年度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錄,組織企業完成碳排放報告、注冊登記和交易系統開戶,企業碳排放量核查與碳排放配額核定等工作。
據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全國碳市場有關規定,山西省第一個履約周期共有 60 家 火電企業參與交易,碳排放配額累 計買入量1239.38萬噸,成交額5.48 億元;累計賣出量 1482.71 萬噸,成交額6.28億元。
?隨著全國碳市場 2021 年的交易收官、發電行業控排企業的率先試水,按照安排,2022 年生態環境部將推動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做好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管理, 健 全 碳 排 放 數 據 質 量 管 理 長 效 機制。
“全國碳市場對控制和減排溫室氣體的作用正逐步顯現,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會認識到減碳的重要性。此外,碳排放配額有盈余的企業可出售多余配額,從而獲得的經濟收益也可用于企業自身節能降碳技術改造。”上述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正在積極“備戰”第二個履約周期,納入碳市場的名單已在核實確認中。
‘雙碳’目標的推動,正倒逼能源結構加速轉型。山西作為資源型地區和碳排放大省,建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綠色發展模式,比其他省份更為緊迫。”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碳交易市場蘊含著巨大的低碳發展機遇,有助于推動重點行業加快節能降碳、降本增效, 加強企業碳排放管理,提升碳資產管理能力,將碳中和目標納入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同時,倒逼山西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帶動綠色產業強勁增長。
在業內人士看來,山西要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歷史機遇,主動作為,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引深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做優做強傳統優勢產業,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山西轉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在“雙碳”目標愿景下,山西實現高質量低碳轉型發展,對于推進全國能源穩步轉型至關重要。對此,山西省委書記林武表示,山西會切實擔負起歷史使命和政治責 任,把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與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以及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統籌起來,在全國一盤 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體現“山西擔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