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5年遼寧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提高到13.7%,煤炭消費占比降低至51%
驅車駛入遼西走廊,沃野之上,發電風車隨風而動,日夜不停。涌動的電流,順著電網流入工廠車間,進入千家萬戶。曾經的阜新,火電發電量最高峰達到每年102.5億千瓦時,冬季供暖期霧霾頻發。如今,阜新立足風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容量比重超過火電裝機18個百分點,能源結構實現了以清潔能源為主的根本性轉變。2021年,阜新已成功入圍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名單。
為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我國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對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遼寧做足了準備,乘借綠色“東風”,打好節能降耗的低碳“翻身仗”。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全社會系統性的能源變革,需要統籌處理好發展與減排、降碳與安全、整體和局部等多重維度關系。遼寧作為東北重要的產業聚集地,能源稟賦與產業配套間存在天然缺口,自新中國成立初期便是煤炭的凈輸入省份。2020年遼寧省能源消費總量24849萬噸標煤,而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僅有5438萬噸標煤。同時,受地理的高緯度因素影響,東北冬季日照時間大幅縮減,氣溫驟降,河水封凍,使得水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的發展受到天然制約。
迎難而上,為高質量發展深度布局。近年來,遼寧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將降低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作為“十四五”時期的重要任務之一,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倒逼能源結構調整,實現能源結構轉型。把維護“五大安全”這個政治使命、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有機結合起來,謀劃建設高質量項目群,實現集約式、集群化發展。
“十四五”時期,遼寧將圍繞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8個清潔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清潔能源與傳統能源間的優勢互補。預計2025年,遼寧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將由1400萬千瓦增加到3700萬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5%,超過國家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47.3%。
與此同時,遼寧還將針對省內新能源裝備市場主體少、競爭力弱、高附加值環節產品缺失等問題,深度聚焦風電、光伏、儲能等新能源產業鏈,培育壯大新能源裝備產業,搶抓新能源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9月17日,我國首款增速型10MW級海上風電機組在大連下線,填補了我國在功率超10MW、葉片超100米海上風電機組的研制空白,成為了目前國內風輪直徑、全球單位千瓦掃風面積領先的10MW級別海上風電機組。
10月26日,在錦州北鎮市大市風電場,辦公樓頂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廠區周圍豎起了風力發電機,樓前的充電樁隨時可用……該風電場按照“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使用模式,既有效降低了風電場的綜合用電率,又實現了清潔能源的良好補充,降低總體碳排放,使得風電場綠電使用率達到100%。
先立后破,協同推進。近年來,遼寧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提出以更大力度強化能耗雙控,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2021年,遼寧強力核減“兩高”項目用能需求,將202個項目壓減至43個,能耗由1.22億噸標準煤降至3212萬噸。
關鍵環節不沖突,結構調整有思路。鋼鐵、石油、化工等產業雖然是“兩高”項目的重點領域,但同時也是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關鍵所在。遼寧省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兩高”項目不能一減了之,核準擬建項目要充分論證可行性及必要性,科學評估項目對地區資源能源承載力、高質量發展和環境質量影響的情況下,深挖存量項目的節能潛力,為支撐遼寧振興的重點項目騰挪用能空間。
相輔相成,質效同提。近年來,遼寧緊緊圍繞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以能源消費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高質量發展倒逼能源結構優化。在鞍山,鋼鐵企業余壓發電、余熱供暖,不僅降低了企業整體能源消耗,同時為市民取暖提供了有力支撐。在阜新,工業企業節能減排,讓綠色發展貫穿始終。2021年,阜新海州平安綠色礦業示范區納入國家級綠色礦山示范區名錄……
除此之外,針對產能已飽和的行業指標,遼寧按照減量要求,降低項目能耗,推動傳統行業綠色改造升級,使其綜合能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十三五”期間,遼寧煤電企業節能改造1126萬千瓦,超低排放改造3073萬千瓦,行業整體能耗顯著降低。預計2025年,遼寧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提高到13.7%,煤炭消費占比降低至51%。
相關文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