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兩會:讓綠色低碳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如今,綠色低碳已經成為我省發展的關鍵詞。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重大機遇,我省要緊跟國家的重大政策,抓住機遇,奮發有為。
一直致力于生產與研究智能化深度節能、超低排放燃煤鍋爐的省人大代表馬成果說,“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對于龍江企業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
在低碳發展的新形勢下,利用清潔能源及降碳是大勢所趨。“我省企業面臨市場轉型和創新技術上的嚴峻挑戰。應加快研發使用清潔能源、符合排放標準的技術和機器。”馬成果說。同時,我省作為農業大省,秸稈資源豐富。秸稈作為燃料,具有“碳零排放”及可再生清潔能源的優勢,是目前降碳、減排最為簡捷有效的途徑,也是未來清潔能源發展的必然趨勢。
馬成果代表建議,我省在應用煤能源上,要以提高其熱效率為取向,從立項、燃煤鍋爐制造的源頭上把住倡導高效利用新技術的關口。在利用秸稈能源上,要積極出臺政策鼓勵農村、農場及城市生產或偏離中心供熱的企業推廣燃用秸稈。
“我省擁有大森林、大濕地、大界江、大湖泊、大冰雪等,這些自然資源是我省的生態優勢。”省政協委員黃穎利表示,我省在大力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應開闊綠色產業思路,把生態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黃穎利委員說,“釋放綠色資源優勢,把資源變資產,促進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是我省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重要內容。”
對于如何推動我省綠色產業蓬勃發展,黃穎利委員建議,要做好四方面工作。首先,發展綠色產業,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要建立產業化發展思路。其次,要摸清“家底”,準確核算出我省自然資源情況及生態自然資源體系價值總量。再次,在發展綠色產業中,要積極發現新的生產要素,變成生態產品的一部分。最后,要凸顯我省生態產品特性,擴大綠色產業影響力。
對于我省全面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省政協委員李廣來認為一定要科學謀劃,制定綠色發展中遠期規劃、優化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區域布局,以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同時,要強化科技和制度創新,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深化能源和相關領域改革。
“降碳減污是我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關鍵所在,而科技是降碳減污的首要支撐,科技成果是降碳減污的前提,我們要加大降碳減污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李廣來委員表示,要加快研究適合我省實際的碳利用、建筑節能材料、生物綜合利用、碳捕集利用等關鍵技術。
同時,利用技術以及科技產品推動我省產業結構調整,涉煤產業升級轉化、發展具有龍江特色的綠色低碳產業,比如發展風能、太陽能、秸稈熱電聯產等清潔能源。
會內會外大連線|鋼鐵產業轉向“綠色低碳”
走進建龍北滿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在一座新落成的廠房里,200余名身著藍色工服的安裝工人正在對各種設備進行有序安裝,這里是建龍北滿特鋼35MW余熱余氣綜合利用項目的建設現場。
重整后的建龍北滿特鋼,大力實施技術改造,積極推進除塵系統改造、散點揚塵治理、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噪聲治理、資源綜合利用等環保升級改造項目,一幅彰顯活力的綠色工業高質量發展圖畫躍然眼前。
能源中心副廠長劉永山介紹,35MW余熱余氣綜合利用自備發電項目是對生產系統伴生的高爐煤氣、工藝剩余的轉爐煤氣進行合理充分利用,既實現了副產煤氣的零排放,又創造了較高的效益,從而達到節能增效、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
據了解,鋼鐵產業是除能源以外碳排放量最大的工業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鋼鐵行業轉型發展的核心命題。自2017年以來,建龍集團陸續對黑龍江區域鋼鐵企業進行了整合,通過發揮企業協同效應,為區域鋼鐵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