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持續加大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力度,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建設
今年1月至11月,丹東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334天,優良天數316天,達標率94.6%,位列全省第一;PM2.5平均濃度為27微克每立方米,位列全省第一。截至目前,丹東市12個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比例達到100%,地表水劣Ⅴ類比例為0;丹東市兩個水功能區斷面為Ⅱ類,達到考核目標;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考核指標;城市黑臭水體互檢達到“優于輕度黑臭”國家標準。
這些令人驕傲的數字背后,寫滿了丹東人對生態環境的細心呵護。近年來,丹東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役、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為重點,全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壓茬推進,生態環境質量穩中趨好。
2018年至今,全市污染防治方面累計投入超過30億元,455項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全部完成。在大氣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方面,丹東積極落實“藍天保衛戰”各項工作任務,推進工業污染源整治,落實低矮面源散煤治理工作,強化移動源污染和“散亂污”企業整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先后完成城區7070臺居民現用燃煤直燃爐環保節能改造,抽測柴油貨車40230臺,編碼登記非道路移動機械2105輛,整治“散、亂、污”企業44家。在水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方面,丹東積極落實“碧水工程”各項工作任務,強化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開展入河(海)排污口整治,推進落實河長制,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業點源污染。截至目前,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排名全省第一,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12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近岸海域兩功能區水質均達到或優于相應功能區海水水質標準,城市黑臭水體互檢達到“優于輕度黑臭”國家標準。在土壤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方面,積極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任務,加強土壤污染源頭管控,健全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工信等部門聯動機制,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信息采集和初步采樣調查,規范對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管理,嚴把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土壤環境監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為100%,醫療廢物全部得到安全處置。
丹東持續加大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力度,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建設,積極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2019年鳳城市大梨樹村被命名為國家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2020年寬甸滿族自治縣河口村被命名為省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