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2023年考試內容:第六章咨詢心理學
心理咨詢師考試難度似乎每年都會變化,為了讓大家快速掌握考點,心理咨詢師考試網小編發布了“心理咨詢師2023年考試內容:第六章咨詢心理學”,大家一起來學習!
第一節概述
第一單元 咨詢心理學的簡史與現狀
一、咨詢心理學的簡史
(一)起源
(二)發展
二、我國心理咨詢的現狀與展望
(一)我國心理咨詢現狀以及頒發《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的意義(領會)
(二)展望
第二單元 心理咨詢的基本概念
一、關于心理咨詢的定義
(一)“同一事實,不同表述”
(二)心理咨詢的定義:(識記)
心理咨詢是心理咨詢師協助求助者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的過程。
在科學的領域中,給某類事物下定義,按原則,應當是用最概括的語言說出該事物的本質(領會)
二、關于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的定義:(識記)“心理治療是心理治療師對求助者的心理與行為問題進行矯治的過程”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異同(領會)
強調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本質和正確領會所謂的相識性,其目的在于使心理咨詢師在臨床操作中不把兩者混淆,在交替使用兩種措施時,角色能隨時自覺地轉換,以免發生角色混亂的錯誤。(應用)
第三單元歷史上的幾種理論觀點
一、精神分析理論觀點:
1、弗洛伊德生平
2、弗洛伊德主義及其影響。精神分析學說的一般意義(領會)、臨床意義。
按照精神分析學家拉伯波特(Rapaport)的總結,精神分析學說大致可以概括為五個觀點:即分區觀點、結構觀點、動力觀點、發展觀點、和適應觀點。(識記)
分區觀點;(領會)
結構觀點;(領會)
動力觀點;(領會)
發展觀點;(領會)
適應觀點。(領會)
3、精神分析學說的局限和影響(領會)
二、行為主義理論觀點:
行為主義理論與精神分析理論是截然不同的。方法論上,它是以嚴格的、大量的科學實驗結果為依據,提出行為的腦機制,然后依此解釋異常行為,最后提出矯正方法。嚴謹科學是它的特點。對待精神現象的態度上,寧可避開,也決不做主觀臆測性推斷。(領會)
1、行為主義理論之一經典條件反射(巴甫洛夫)
依•巴甫洛夫是行為主義理論的首創者,經典條件反射學說的提出,奠定行為主義的理論基礎(識記)
2、行為主義理論之一 操作性條件反射(斯金納)
新行為主義者斯金納以他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為基礎建立操作行為主義(識記)
3、新行為主義之一 社會學習理論(班都拉)
班都拉的“新社會學習理論”有以下幾個基點:(領會)
人能夠操縱符號
人可以自我評價行為
人可以調節、控制自己的行為
班都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及其臨床意義(領會)
三、存在-人本主義觀點
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它從現象學和存在主義中吸取其哲學基礎,提倡從人的主觀意識經驗出發,反對行為主義的環境決定論和精神分析的無意識動機決定論。(領會)
存在-人本主義具有四個共同的認識:(識記)
1、強調從整體上理解人的動機和人格。
2、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尊重每一個體的自由選擇,根據自己的意向,確定其自身存在的意義。
3、人的意識能超越傳統的、現實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創造和無限發展的潛在可能性。
4、人性研究的重點是意識經驗,應該遵循現象學途徑。
四、認知心理學觀點
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種潮流,并非學派。(識記)
由于它通過實驗證明,認知領會對環境條件、刺激強度、情緒發生發展和行為方式起調節作用,所以在心理咨詢中和治療中,可以被用來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領會)
五、人性主義的觀點(領會)
郭念鋒認為:只有從人的本質屬性,即從人性出發才能正確地闡明人的心理活動、心理結構、心理動力、個性及其發展、心理病理變化、臨床心理診斷與矯治等問題。只有把握人性,才能走進人類心靈世界的殿堂。(識記)
人性主義心理學認為:人,作為一個類,其自身有若干與其他動物類別相區分的質的規定性,這些質的規定性的總體便構所謂人性。它包括被精神屬性和社會屬性制約的生物屬性,以生物屬性為前提和社會屬性為內容的精神屬性,以生物屬性為基礎以精神屬性為表現形式的社會屬性。上述三種屬性,對人來說缺一不可,也不能在復加,所以它被叫做基本屬性。(識記)
第四單元心理咨詢的對象、任務和形式
一、心理咨詢的對象(識記)
心理咨詢最一般、最主要的對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群,它有別于極健康的人群,也和心理治療的對象有所不同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工作對象一覽圖(領會)
二、心理咨詢的任務(領會)
三、心理咨詢的形式
第二節心理咨詢師
第一單元心理咨詢師應具備的一般條件
一、心理咨詢師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
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心理咨詢師必須有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咨詢學、心理健康與心理障礙知識、心理測量學、職業道德與相關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此同時,還要接受正規培訓后掌握心理測驗、心理診斷和心理咨詢的相關操作技能。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有利地結合起來,才能理解求助者的困難是怎樣形成的,矛盾和沖突的根源在那里,其次才談得上針對性地協助者分析問題,并引導求助者走出困境,促進人格成長。(識記)
相關文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