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政協委員建言獻策:實現更高水平“幼有所育、學有所教”
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圍繞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任務要求,政協委員們從加強托育服務供給、健全普惠性幼兒園經費保障機制、破解“雙減”難題、提高思政課教學水平等方面建言獻策。
柳茹委員
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
“目前,我國0-3歲托育服務供給和需求缺口還很大。嬰幼兒托育服務還存在機構數量匱乏、收費過高、行業缺乏監管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園長柳茹建議,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因地制宜構建靈活多元的服務供給體系,回應社會期盼。
柳茹建議,進一步樹立以兒童發展為本的理念,完善托育政策體系,深化托育服務管理改革,堅持“以家庭為基礎、政府為主導、社區為依托、支持社會多種力量辦園”的托育服務發展思路,發展公平、有質量的托育服務。
提高嬰幼兒家庭照護與養育能力同樣重要。”柳茹還建議,積極借助互聯網、信息化手段,在線開展專家講座、父母課堂、育兒資訊、早教資源包、準父母手冊等服務,打造新型“互聯網+托育”服務模式。
王歡委員
進一步提升家校育人合力
“雙減”政策落地,但教育仍被焦慮裹挾。如何更好達到政策目標,讓孩子快樂成長?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史家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王歡建議,重塑學校教育生態,重構家校共育新秩序,進一步提升家校育人合力,實現學校育人和家庭育人質效“雙增”。
“‘雙減’,‘減’是為了‘增’,增加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質量,增進師生和家長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最終指向人的全面發展。”王歡說,破解家庭“教育焦慮”的根本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她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引領中小學科學分析家庭的課后服務需求,科學研判學生的成長預期,研發課后服務課程,實現課后服務與學校課程體系的深度整合。建立健全課后服務的質量評價與激勵機制,堅持優勞優酬的原則,不斷提升課后服務供給質量。
學生課外輔導時間大大壓縮,在家里的自由時間相應增加,許多家長無所適從。對此,王歡建議,學校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協助家長共同面對學生成長難題。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專業力量,統籌各方資源,建立層級化、專業化、系統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劉林委員
健全普惠性幼兒園經費保障機制
“絕不能收費降了,質量也降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關注到,一些普惠性幼兒園降低收費后因缺乏經費保障,導致教學質量下滑。他呼吁,加快健全普惠性幼兒園經費保障機制。
“十三五”期間,我國學前教育的普惠性幼兒園(公辦園和民辦普惠園)比例超過80%。然而,劉林在調研中發現,普惠性幼兒園收入普遍下降,大量園所處于維持性發展狀態。“長此以往,在人工等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相當一部分普惠性幼兒園會處于低質水平和不穩定發展狀態。”
劉林建議,在科學測算基礎上,根據普惠性幼兒園質量等級的不同,及當地財政實力、居民家庭承受能力,確定政府與個人家庭分擔比例。此外,還應建立健全督導檢查機制,從過去重視對普惠率的檢查,轉向對完善經費保障機制等配套政策的督導,確保普惠性幼兒園的收費標準和政府補貼標準之和,不低于成本測算標準或當地同等級公辦幼兒園的學生收費平均標準。
張雪委員
建設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改革創新聯合體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經過近一年深入調研后,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張雪建議,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改革創新聯合體建設。
張雪介紹,通過調研發現,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短板,教材內容體系還需進一步優化,一體化建設落實不夠有力。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改革創新聯合體建設,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好思政課,切實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具體而言,張雪建議教育主管部門牽頭制定“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改革創新聯合體建設的實施方案”,探索不同形式的改革創新聯合體建設,并將其納入教育部及省市級重點教學科研平臺建設規劃予以重點支持。探索在北京、上海等各類高水平教育資源集聚地區進行試點,積累經驗,逐步推廣。組織不同學段教師走進彼此課堂去聽課,納入教師工作總量,并形成長效機制。還應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思政課教材體系,打造優質思政課教學資源云平臺,探索建設融媒體思政公開課,推動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享。
相關文章:
相關推薦: